电 话: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机:13863588378
传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联系人:韩经理
7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速强劲上升至5.6%,创下自1997年2月以来的10年新高。一时间,通胀从“风险”已上升至真实的存在。“中国已步入通胀区间,尽管目前尚属轻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昨天“定性”称。
“3%”已成奢望
央行年初设定的CPI增速3%警戒线曾经令市场视为畏途。但从5月至今,这条警戒线却几乎是“名存实亡”,一次次地被轻松突破。
5月,CPI增速首次越线,达到3.4%,6月再上一台阶,达到4.4%,时至7月,已是连升三级,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5.6%———这大大地突破了市场此前4.6%的预期。即使是1-7月份的累计,CPI涨增速也达到了3.5%。
“谁还记得3%?现在市场更关心的是何时达到6%。”一位分析人士昨天向早报记者笑言。
指望今年CPI还能控制在3%之内,几乎已成为奢望。曾经乐观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表示,预计全年CPI增速将在4%左右;曾经一心力保3%的央行日前甚至发出了“防止物价全面上涨”的警告。
而在看到昨天的数据之后,前不久刚刚将2007年CPI增幅预测提高到4.0%的高盛又有了再次上调的念头,“我们当前的预测面临着显著的上行风险”。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昨天发布报告称,调高今年CPI预测为4.0%-4.5%,并认为通胀水平落在这一区间的概率为50%,高于或低于这一区间的概率各为25%。调高预测主要考虑到近期气候的异常变化和猪肉价格居高不下。但哈继铭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未来几年不会失控。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师学家陶冬此前则表示,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失控,而政府对通胀的判断以及措施落后于形势。预计CPI通胀会在明年年中达到6.5%,如果气候不作美或石油、材料进一步涨价,甚至可能冲上8%。
事实上,市场上已发出了要求央行警戒线提升的呼声。花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3%的通胀目标是与8%左右的GDP增长目标相适应的。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超趋势”增长,未来三四年经济增速可能都在10%以上,CPI目标不应该仍限制在3%以内。以今年为例,上半年GDP增速为11.5%,则CPI上涨4.5%-5%都是可以接受的。
即使是以4%-5%作为通胀目标,与我国10%以上的GDP增速相比仍不到一半。美国经济增长不到3%,最近一期CPI年率却达到2.7%左右,几乎是1比1的关系。就算考虑到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一差异也相当悬殊。
“年底上涨放缓”
“食品上涨依然是推动CPI增速明显回升的主要原因。”哈继铭昨天表示。一如自5月以来的惯有“公式”,肉价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上涨带动整个CPI上涨。
当月,食品价格上涨15.4%,远高于非食品价格的0.9%,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0%,油脂价格上涨30.1%,鲜蛋价格上涨30.6%,而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更是上涨45.2%,成为当之无愧的涨价“主力军”。所有食品大类中,仅有鲜果价格下跌。
然而,猪肉乃至整个食品领域在下半年的走势目前依然存在着较大争议,这也直接影响了对下阶段CPI增速的判断。
陶冬认为,食品涨价的趋势会进一步恶化。截至7月29日,生产秋粮的11亿农田地中,接近四分之一遭受旱灾或涝灾的冲击。尽管今年夏粮较上年增产1.9%,如果占全年产量五分之四的秋粮失收,全年粮食产量仍会低于2006年4977亿公斤的高水平。
同时,中国的玉米、大豆,大量依靠进口。国际农产品涨价,会不断影响国内价格。而且小麦、大米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也愈来愈高。
然而,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本轮猪肉涨价“到今年年底就差不多了”,届时本轮CPI上涨将告一段落,“这是一次结构性物价上涨,猪肉不涨了,CPI也就没有了上行动力”。
祝宝良强调,目前粮食价格并没有加速上涨的趋势,这使得作为下游产业的养猪业并没有成本上升的压力。同时,近期国务院已启动了一系列增加生猪供给的政策,“尽管短期内不会见大效,但3-6个月后,猪肉供应不足的情况将基本上得到缓解。”祝宝良指出。
“央行过于悲观了”
“央行过于悲观了。”祝宝良向早报记者表示。央行在近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度预警“物价全面上涨”,认为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对央行这一提法普遍持“保留态度”,认为目前“价格全面上涨”仍无明显迹象。但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此前曾作出与央行相近的表态,认为通胀压力的加剧目前不再仅限于肉类价格,而是迅速扩散到其他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餐饮服务领域甚至非食品领域,“非食品的CPI环比涨幅已开始加速上涨。”
在高盛看来,本轮食品的快速上涨并不是由于短暂的供应不足所致,而是受到货币过度扩张的推动,“因此在果断货币调控措施迟迟不出台的情况下,整体的通胀压力不会自动减弱。”
祝宝良表示,目前不主张用通胀这一提法,更倾向于“物价上涨”来定性目前的形势。祝宝良指出,目前在物价方面实际上已“无大的风险”,市场不必对5.6%作出过度解读,“但我还是对房地产和M2(货币供应)的状况存在一些担心”。
祝宝良称,目前消费市场的总供给仍然大于总需求,这使得物价全面上涨几乎不可能。同时,由于劳动力市场目前也是供大于求,劳动力工资不太可能与物价联动上涨,从而诱发物价全面上涨。
雷曼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昨天也表示,5.6%的数字超出了雷曼此前的预期水平(5.0%),但仔细研究CPI篮子中各项指标,迄今为止依然没有明显迹象显示食品价格上涨会传递至其他非食品领域。
是否通胀仍有争论
“中国已步入通胀区间,尽管目前程度尚属轻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彭兴韵指出,之所以判断已步入通胀区间,除了CPI之外,M2增速的走高也是佐证之一。
而梁红也认为,一旦CPI增速突破5%,将可基本判断中国已是通胀经济,“有关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可能很快就会淡出视野”。
但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他并不认同过于悲观的看法———已步入通胀区间,但也不认同乐观的看法———中国只是简单的结构性物价上涨。在他看来,中国已“无限接近”通胀,但目前的经济数据还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
王志浩表示,判断是否通胀应参考更多的指标,“比如M2增速突破20%,月均新增贷款保持在4000亿元以上”。
但在彭兴韵看来,央行“防止物价全面上涨”这一提法仍值得商榷。彭兴韵表示,全面物价上涨的前提是“央行已无法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而目前显然没有这一迹象。同时,影响物价的一切长期因素没有发生改变,“比如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彭兴韵指出,由于政府调控效应的逐步释放,8-9月份CPI增速可能将开始进入下行空间,“全年突破4%的可能性很小”。
但王志浩也指出,“物价全面上涨”的情况很可能发生在明年,因此央行提前作出一些警告也是可以理解的。来源:东方早报
“全面通胀”VS“猪肉涨价”
早报记者张明扬
物价是“结构性上涨”还是“全面上涨风险”?随着7月份CPI数据的出炉,上述争论迅速升温。
央行《金融时报》:“普涨局面正在形成”
当前,经济界普遍倾向于将本轮物价上涨归咎于猪肉引发的“结构性上涨”。但央行在近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却首度预警“价格全面上涨”,认为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
央行这一“激进”的措辞迅速在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持“结构性上涨”观点和“全面上涨”观点的两派迅速“交上了火”。
“央行对通胀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央行主管《金融时报》昨天发表题为《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通胀压力需要高度关注》的文章,旗帜鲜明地指出,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染”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央行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并不乐观,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特征有可能将在价格方面得到体现”。
《金融时报》指出,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花了很大笔墨在通货膨胀问题上”,指出本轮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成本推动的因素,也有需求拉动的因素,还有结构性因素。
《金融时报》称,商品和服务价格普涨的局面正在形成,这对CPI上涨具有较强的支撑。
《金融时报》援引申万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的话表示,目前这种价格上涨的态势已经对居民消费意愿和投资意愿产生影响,物价和民生最息息相关,因此必须把防止通胀和稳定物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国研中心:“物价不会普遍持续上涨”
巧合的是,在《金融时报》意味深长地发表上述解读文章的同一天,《人民日报》昨天刊登了一篇题为《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的研究报告,文中专章提及了CPI和通胀的可能性。该报告由国研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完成,执笔者包括国研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其给出了一个几乎可称与《金融时报》完全相左的结论———报告称,从目前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状况看,并不存在商品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条件。
“尽管投资、消费比较活跃,出口增长很快,国内外需求比较旺盛,但供给方面特别是非农产业的增长潜力更大。”报告强调。
报告认为,本轮价格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是结构性的,“目前国内粮食生产能力比较扎实稳定,在市场价格调节下,肉、蛋等副食品供给的增长潜力较大,未来食品价格不会继续较快上涨”。
报告称,这次食品涨价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工农和城乡之间利益格局调整的正常表现。
“在收入较快增长的背景下,这一变化对城镇绝大多数家庭的生活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对于部分住校困难学生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等受影响较大的群体,则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补贴,并适时适度提高补贴标准。”报告给出了自己的政策性建议。
持“结构性涨价”观点的不仅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下属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季度分析课题组近日也发布报告指出,当前物价涨幅虽然较高,但是CPI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不会引发全面通货膨胀。
通胀衡量标准:核心CPI,还是整体CPI?
国研中心在昨天的报告中再次提及了目前经济界的主流观点———核心CPI更能反映通胀问题。报告称,上半年扣除食品涨价影响,CPI仅上涨0.7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仍然控制在相当低的水平上。因为,按照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核心CPI(即扣除能源和食品价格以后的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今年1月—6月的这一指标仅为0.9%。
央行显然对上述主流观点持保留看法。《金融时报》昨天指出,早前在分析当前物价走势时,有不少专家认为,剔除食品等因素外,我国核心CPI涨幅只有1%左右,因此通胀压力并不大。对此,央行却认为,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分析价格形势时,不应只关注剔除食品的核心CPI,对食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也须予以足够重视。
《金融时报》重申了《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一些观点,认为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或维持高位,会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诱发高通胀预期,可能导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事实上,央行曾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特别指出,对核心通胀率的关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一些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已纷纷把货币政策目标从核心CPI转向了整体CPI,其中包括一直强调核心通胀率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CPI·记者调查
食品涨声一片
在上半年CPI增幅高企,特别是粮油价格急剧上蹿的形势下,大小饭店不约而同地开始提价。
无论是生煎馒头店,还是肯德基的汉堡,价格都已上涨,涨幅在每两、每个0.5元左右。经常订外卖的消费者也都接到了涨价通知,每份外卖的价格涨幅2元—5元不等。
天山路上一家河南拉面饭馆本周开始涨价,二两拉面从2.5元涨到3元,清汤原来是免费的,现在则是0.5元一碗。据拉面饭馆李老板介绍,涨价的原因是因为食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比如食用油、面粉、蔬菜、猪肉和鸡蛋等价格上涨。
房租一年涨约10%
过去一年,上海各区域不同档次的房屋租金都有所上涨,平均涨幅在10%左右。
早报记者从沪上中介公司汉宇地产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市中心板块的高档楼盘的租金上涨比较明显,尤其是大户型物业的增长幅度基本在10%以上。例如静安区的中凯城市之光,今年2房优装的月租金为1.2万元,同比上涨16%。陆家嘴的仁恒滨江园,今年4房优装的每月租金为3.2万元,同比上涨12%。
在一些中低端租赁一直比较活跃的区域,比如杨浦、闵行等,各类型房源的租金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比如,黄兴绿园的一套3房,今年的月租金为3500元,比去年增长14%;而杨浦欣苑的一套2房毛坯,租金为1400元,比去年上涨了7%。
交通费涨得不多
在去年8月到今年8月这一年中,我国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有过两次变动,第一次变化是800公里以下的燃油附加费增加了30元,800公里(含)以上的增加了40元;第二次变化则分别下降了10元和20元。整体来看,民航燃油附加费上调了20元。
由于动车组的推出,部分火车票出现涨价,而市民乘坐出租车、地铁、私家车所需费用没有变化。
公交车费用则有所下降。由于“上海公交优惠换乘方案”从去年的11月1日起实施,90分钟内用同一张公共交通卡换乘第二辆(含第二辆以上)空调车,还可优惠0.5元。
家电、IT涨跌互现
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一向以降价为基调的家电、IT产品今年价格有涨有跌。记者了解到,平板电视、电脑价格仍在下降,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
据悉,由于3月份以来,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铜、塑料等空调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导致今年空调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15%~20%。而冰箱结构由单门向双门的变化,则是造成冰箱产品价格上涨的最直接原因。中怡康数据显示,2007年前五个月,冰箱的平均价格为2558元,而去年同期则为2392元,涨幅6.4%。但平板电视机、电脑价格较去年同期仍大幅下滑,数码相机、MP3等产品价格也在不断下滑。
分析人士认为,家电涨价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变化,将不会出现非正常大幅上涨。
药品降价没感觉
自1996年整顿药品价格秩序以来,中国药品市场先后历经了大大小小20多次降价,降价药品也从2001年的100多种扩大到目前的1000多种,但是大多数人没有药品降价的感觉。
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去年他买的左氧氟沙星片只要20元左右,但今年那个厂家生产的没有了,换了另一种要50元左右。一家零售药房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的确有不少药品价格下降幅度很大,但这也导致生产厂家利润变薄,因此有些药品就不生产了,这是市民感觉买不到便宜药的原因之一。
据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自药品降价以来,3000多种药因降价停产,其中有不少改头换面后高价再上市。“不过由于药品是政府统一定价,所以基本不会受市场波动影响,所以一般短时间内都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变化。”
不过,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的费用近一年来开始下降。权威数据显示,去年一年我国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患者的门急诊费用接近零增长,住院费用出现负增长。
娱乐开支未见提高
虽然市民“吃饭的成本”在增加,但对许多人来说,娱乐活动开支并没有大幅增加,一些商家为了促销,价格的最高降幅甚至达到40%以上。
以KTV为例,目前上海歌城的消费水平与去年大体相当;好乐迪今年的消费价比去年略有下降。今年钱柜恰逢10周年庆,其在沪上的4家门店推出了一系列促销措施,黄浦店周一到周四晚12:00之后,通宵消费价不过158元。
也有个别的涨价现象。据锦江乐园工作人员介绍,从去年5月开始,其门票就由原来30元(包含2个游乐项目)、60元(包含6个游乐项目)两大类别,分别涨至40元和70元。而“水上乐园”热带风暴今年的票价比去年上调了25%,为150元/人。
通信资费普遍下降
去年至今,沪上通信市场整体资费出现大幅下降。由于信息产业部已表示将进一步推动手机单向收费进程,通信资费预计还将继续下降。
据早报记者调查,近一年来,沪上通信资费下调幅度最为明显的是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是随着上海移动、联通“被叫免费”方案的推出,整体资费水平大约下调了50%以上;而固话、宽带等通信业务也通过若干套餐形式“变相”下调了价格。
中国CPI指数八大类体系
类别权重
食品34%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
居住1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0%
交通和通信10%
衣着9%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6%
烟酒及用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