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飞龙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电 话: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机:13863588378
传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联系人:韩经理
煤矿“国进民退”大重组 不是目的却成结局
作者:admin    发布于:2015-10-11 0:22 Sunday

 伴着指责与力挺的不同声音,中国煤炭行业在2009年发生大变局。一场声势浩大的“国进民退”在山西省内上演,这座全国的锅炉房,欲改写自己“带血GDP”的历史。时至年尾,大批重组企业已取得许可证,这一模式也正在被其他地区效仿。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山西省被称为全国的锅炉房。煤炭业对全省GDP的贡献为70%。同时,矿难、腐败等问题也使煤炭业成为“黑色产业”。

  2009年2月,山西新任省长王君在一次安全生产大会上称:“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一场煤炭业改革行动开始酝酿。按照山西省政府规划的目标,到2010年矿井数将由2598处压减至1000处,煤炭企业由2200多家缩减至100家左右。煤改使数千名“煤老板”从煤炭经营前台隐退,甚至完全退出。

  骂声如约而来。部分经济学家和行业内人士纷纷表态,认为“国进民退”是历史的倒退,不利于市场化改革,且不利于山西省的投资发展。

  民营煤炭企业则说:“如果采取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实际上是把市场经济给扼杀掉了。”许多煤老板投资两三亿元的煤矿,兼并重组到国有集团时,评估价格只能达到投资额的一半。

  然而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还是在骂声与支援声的交织中进行了下来。到2009年12月中旬,山西省小煤矿重组方案基本尘埃落定,全省重组整合煤矿企业的正式协议签订率为98%,主体接管到位率为94%。

  “国进民退”不是目的却成结局

  利益双方各有取向。对山西省政府部门来看,煤炭资源整合的目标并不是要“国进民退”,而是“强进弱退”、“优进劣退”,希望“不要带血的GDP”。而客观上造成的“国进民退”则是复杂的历史沿革所造成的,无可避免。

  从企业体制上看,这场“国进民退”属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延续。历年的宏观调控中,无论是淘汰落后,还是节能减排;无论是土地政策,还是贷款政策,民营矿业都是首当其冲的被调控对象。

  另一方面,大型国有煤炭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能够形成清洁高效的煤化工产业链,有助于将山西煤炭业发展成为节能环保型产业。

  有人退出有人跟进

  “国进”的同时也不完全要“民退”。在山西省政府的兼并重组方案中,兼并重组主体也包括有民营煤炭生产企业。从官方的统计数字来看,其中约有1/3是非国有集团公司。

  大部分民营小煤窑被关停和淘汰的同时,少部分民营企业随着这场整合而跟进。在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主导的大整合中,中小煤矿有三种选择:直接出售给国有集团;以矿作价入股国有集团;以及联合重组地方煤炭集团。股份制是此次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主要形式。大多数煤老板倾向于将煤矿直接出售给国有煤炭企业。

  一位被国有矿并购进来的民营煤矿主说:“跟着国企干还是有奔头的。”虽然国有煤矿并购重组的出资未能达到这些民营矿主的预期,但煤矿由国有企业统一管理后,民营矿主每年享受分红的同时也减少了安全和销售等方面的经营风险。

  被宏观调控的对象,还是那些规模、生产技术堪忧的民营煤矿。

  实际上,山西省煤炭整合的经历正在成为其他省市的改革“范本”。内蒙古、河南和山东等地有关部门纷纷派代表到山西调研取经,有仿照“山西模式”整合当地煤炭业之意。

技术支持 聊城百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