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飞龙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电 话: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机:13863588378
传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联系人:韩经理
电 话: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机:13863588378
传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联系人:韩经理
流动性过剩难以根本扭转 货币政策面临艰难抉择
作者:admin 发布于:2012-12-28 14:34 Friday
今年两会期间,流动性过剩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从而使得该问题继2006年之后,继续成为2007年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
为应对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央行今年频出“重拳”:年内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并且发行了巨量央票。然而,一些问题的集中爆发,却使得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似乎不如前几年明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我国自1998年以来实行了10年稳健货币政策后的首次调整。会议指出,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
专家认为,在此背景下,央行的调控难度将更大。
问题
过剩流动性四处蔓延
“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基本特点,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流动性过剩。”这是很多经济学家从去年说到今年的话题,并且,这个话题在短期内似乎还不会结束。
有关专家这样描述流动性过剩:货币增长率超过财富的增长率,行情上流动的货币过多,是流动性过剩的主要表现。过剩流动性所到之处,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房价飙升、股市疯狂……
在国际经济失衡的背景下,今年以来,中国贸易顺差持续高位运行,外汇储备也在9月底突破1.4万亿美元,国际收支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攀升,是导致流动性充裕的主要原因。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确也已经波及到了经济领域的各个层面,并由此造成了资产市场上涨、信贷投放增速过快等问题。
央行的数据显示,2007年,M2自7月份起,已连续5个月在18%以上的高位运行。而狭义货币供应量(M1)自2006年开始就已出现了与M2走势背离的情况,并在今年上半年表现尤为明显。自今年7月份开始,M1又与M2同时开始了飙升。这显示,除货币供应偏多外,居民储蓄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居民存款的活期化现象明显,从而对货币流动性产生了很大影响。
央行也坦陈,居民存款活期化的原因,除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增长加快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股市的火爆,使得居民在股市的投资增加,分流储蓄存款,导致活期存款快速增长。而股市火爆的原因之一,恰恰是流动性过剩。今年两会期间,部分政协委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内投资渠道的狭窄,导致大量资金只能涌入股市和房地产行情中,从而快速抬高了资产市场。
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上证指数从年初的2715.72点上涨到了4871.78点,沪深两市市值也从年初的约10万亿元,上涨到了约32万亿元。流动性过剩也推高了房地产市场,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市场同比上涨9.5%。
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存在,更加快了今年信贷投放的步伐。今年仅用了9个月时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额就达到3.36万亿元,超过2006年全年新增贷款总额0.18万亿元。“银行充裕的资金,确实加大了放贷冲动。”一位银行信贷部的人士坦言。
对策
对冲流动性频出“重拳”
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正被史无前例地关注着。今年两会期间,流动性问题被写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
可以明显感觉到,从今年4月份开始,央行加大了调控力度,无论是上调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等,均开始加速。尤其是7月份起,随着CPI攀升至5.6%,M2增速突破18%,信贷投放持续高位运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第二季度例会上首次提出了“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中适度从紧”,稳健的货币政策由此进入适度从紧阶段。
7月份开始,央行的调控频率基本上变成“月度调控”,对冲流动性的各类工具开始频繁运用。特别是被视为央行收缩流动性“法宝”之一的存款准备金率,从此前的几年调整一次,变为了常规工具,年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0次,上调幅度达5.5%,使得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14.5%的历史最高点,共计锁定银行体系资金约2万亿元。这从央行收缩流动性的历史来看,是极为罕见的。
此外,央行年内5度加息,存款利率累积上调1.35个百分点,贷款利率累积上调1.17个百分点。连续5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缩小了中长期存贷款的利差,对于抑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冲动,紧缩流动性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作为另外一项重要的对冲流动性工具,央行年内还发行了巨量央票。截至12月12日,央行年内共发行央票3.9341万亿元,其中,6次发行过千亿元定向央票,累积回笼资金约8000亿元。扣除央行所作的回购交易,2003年至2007年,发行央行票据净对冲流动性约4万亿元。
此外,央行继续加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调整外汇管理政策,特别是成立中投公司,使用外汇储备进行投资,这些措施也将在日后逐渐显现其对流动性的抑制作用。
数据显示,央行的货币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今年11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874亿元,同比少增1062亿元。尤其在调控政策作用下,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类贷款的增速下降明显。
另外,据估算,每年的经济增长要求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5000亿至7000亿元,国内的货币需求也对冲了相当程度的新增基础货币。因此,尽管截至2007年10月,外汇占款已增加至12.72万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底增加了2.8万亿元,但综合考虑央行的对冲手段,以及国内的基础货币需求,正如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研究员王自强分析的:“从基础货币投放的角度来看,今年以来,并没有进一步加剧流动性过剩。”这也再次证明,央行的对冲手段是有效的。
另一方面,总体来看,今年1月-11月累计净投放现金1915亿元,同比多投放420亿元。11月末,M2余额为39.98万亿元,同比增长18.45%,尽管较上月末低0.02个百分点,但连续5个月超过18%的增速,这显示,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成效
流动性状况出现分化
在央行连出“重拳”之下,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出现了明显分化,这主要表现在部分商业银行在连续收缩流动性措施的累积效应下,已经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不少商业银行还出现了阶段性流动性短缺的情况。
由于央行连续采取收缩流动性的措施,部分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从今年3季度开始出现流动性偏紧的情况。此前,央行在3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中透露,截至今年9月末,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率为2.8%,尽管这一数据比去年同期高出了0.28个百分点,但比二季度末仍然下降了0.2个百分点。
近期随着央行继续大规模收缩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14.5%的历史高位,有机构报告推测,金融机构目前平均超额准备金率大约仅为1%,其中,尤以中小银行最为严重。除央行的对冲工具是造成中小银行流动性偏紧的原因外,股市的持续火爆,大量居民储蓄存款流入股市,也是导致中小银行资金头寸紧张的重要原因。
一位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连续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但是不少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影响较大。在紧缩资金的同时,又要紧缩信贷,使得中小银行的利差收入大受打击。
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中小银行进行战略转型,强化中间业务发展可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不过,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凡是真正了解银行业务的人都知道,发展中间业务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该人士称,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利润的比例想大幅度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
流动性问题除了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出现分化外,在特殊时点也出现了特殊情况。
进入今年10月份以来,由于大盘股的密集发行,巨额打新资金瞬时大规模集中,中石油上市冻结申购资金规模达3.37万亿元,在此过程中,银行间行情出现了瞬时流动性短缺,随之而来的是货币行情利率飙升,中小机构因借不到钱而叫苦连天。几次突发事件之后,机构开始纷纷要求央行在特殊时期注入流动性,以缓解流动性瞬时短缺的问题。
业内人士称,随着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发行央票回笼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尽管依然严峻,但出现分化的情况需要引起央行的关注。尤其在是否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加息的问题上,央行需要十分慎重。(来源:济南证券报)
为应对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央行今年频出“重拳”:年内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并且发行了巨量央票。然而,一些问题的集中爆发,却使得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似乎不如前几年明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我国自1998年以来实行了10年稳健货币政策后的首次调整。会议指出,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
专家认为,在此背景下,央行的调控难度将更大。
问题
过剩流动性四处蔓延
“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基本特点,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流动性过剩。”这是很多经济学家从去年说到今年的话题,并且,这个话题在短期内似乎还不会结束。
有关专家这样描述流动性过剩:货币增长率超过财富的增长率,行情上流动的货币过多,是流动性过剩的主要表现。过剩流动性所到之处,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房价飙升、股市疯狂……
在国际经济失衡的背景下,今年以来,中国贸易顺差持续高位运行,外汇储备也在9月底突破1.4万亿美元,国际收支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攀升,是导致流动性充裕的主要原因。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确也已经波及到了经济领域的各个层面,并由此造成了资产市场上涨、信贷投放增速过快等问题。
央行的数据显示,2007年,M2自7月份起,已连续5个月在18%以上的高位运行。而狭义货币供应量(M1)自2006年开始就已出现了与M2走势背离的情况,并在今年上半年表现尤为明显。自今年7月份开始,M1又与M2同时开始了飙升。这显示,除货币供应偏多外,居民储蓄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居民存款的活期化现象明显,从而对货币流动性产生了很大影响。
央行也坦陈,居民存款活期化的原因,除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增长加快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股市的火爆,使得居民在股市的投资增加,分流储蓄存款,导致活期存款快速增长。而股市火爆的原因之一,恰恰是流动性过剩。今年两会期间,部分政协委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内投资渠道的狭窄,导致大量资金只能涌入股市和房地产行情中,从而快速抬高了资产市场。
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上证指数从年初的2715.72点上涨到了4871.78点,沪深两市市值也从年初的约10万亿元,上涨到了约32万亿元。流动性过剩也推高了房地产市场,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市场同比上涨9.5%。
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存在,更加快了今年信贷投放的步伐。今年仅用了9个月时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额就达到3.36万亿元,超过2006年全年新增贷款总额0.18万亿元。“银行充裕的资金,确实加大了放贷冲动。”一位银行信贷部的人士坦言。
对策
对冲流动性频出“重拳”
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正被史无前例地关注着。今年两会期间,流动性问题被写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
可以明显感觉到,从今年4月份开始,央行加大了调控力度,无论是上调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等,均开始加速。尤其是7月份起,随着CPI攀升至5.6%,M2增速突破18%,信贷投放持续高位运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第二季度例会上首次提出了“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中适度从紧”,稳健的货币政策由此进入适度从紧阶段。
7月份开始,央行的调控频率基本上变成“月度调控”,对冲流动性的各类工具开始频繁运用。特别是被视为央行收缩流动性“法宝”之一的存款准备金率,从此前的几年调整一次,变为了常规工具,年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0次,上调幅度达5.5%,使得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14.5%的历史最高点,共计锁定银行体系资金约2万亿元。这从央行收缩流动性的历史来看,是极为罕见的。
此外,央行年内5度加息,存款利率累积上调1.35个百分点,贷款利率累积上调1.17个百分点。连续5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缩小了中长期存贷款的利差,对于抑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冲动,紧缩流动性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作为另外一项重要的对冲流动性工具,央行年内还发行了巨量央票。截至12月12日,央行年内共发行央票3.9341万亿元,其中,6次发行过千亿元定向央票,累积回笼资金约8000亿元。扣除央行所作的回购交易,2003年至2007年,发行央行票据净对冲流动性约4万亿元。
此外,央行继续加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调整外汇管理政策,特别是成立中投公司,使用外汇储备进行投资,这些措施也将在日后逐渐显现其对流动性的抑制作用。
数据显示,央行的货币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今年11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874亿元,同比少增1062亿元。尤其在调控政策作用下,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类贷款的增速下降明显。
另外,据估算,每年的经济增长要求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5000亿至7000亿元,国内的货币需求也对冲了相当程度的新增基础货币。因此,尽管截至2007年10月,外汇占款已增加至12.72万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底增加了2.8万亿元,但综合考虑央行的对冲手段,以及国内的基础货币需求,正如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研究员王自强分析的:“从基础货币投放的角度来看,今年以来,并没有进一步加剧流动性过剩。”这也再次证明,央行的对冲手段是有效的。
另一方面,总体来看,今年1月-11月累计净投放现金1915亿元,同比多投放420亿元。11月末,M2余额为39.98万亿元,同比增长18.45%,尽管较上月末低0.02个百分点,但连续5个月超过18%的增速,这显示,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成效
流动性状况出现分化
在央行连出“重拳”之下,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出现了明显分化,这主要表现在部分商业银行在连续收缩流动性措施的累积效应下,已经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不少商业银行还出现了阶段性流动性短缺的情况。
由于央行连续采取收缩流动性的措施,部分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从今年3季度开始出现流动性偏紧的情况。此前,央行在3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中透露,截至今年9月末,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率为2.8%,尽管这一数据比去年同期高出了0.28个百分点,但比二季度末仍然下降了0.2个百分点。
近期随着央行继续大规模收缩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14.5%的历史高位,有机构报告推测,金融机构目前平均超额准备金率大约仅为1%,其中,尤以中小银行最为严重。除央行的对冲工具是造成中小银行流动性偏紧的原因外,股市的持续火爆,大量居民储蓄存款流入股市,也是导致中小银行资金头寸紧张的重要原因。
一位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连续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但是不少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影响较大。在紧缩资金的同时,又要紧缩信贷,使得中小银行的利差收入大受打击。
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中小银行进行战略转型,强化中间业务发展可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不过,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凡是真正了解银行业务的人都知道,发展中间业务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该人士称,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利润的比例想大幅度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
流动性问题除了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出现分化外,在特殊时点也出现了特殊情况。
进入今年10月份以来,由于大盘股的密集发行,巨额打新资金瞬时大规模集中,中石油上市冻结申购资金规模达3.37万亿元,在此过程中,银行间行情出现了瞬时流动性短缺,随之而来的是货币行情利率飙升,中小机构因借不到钱而叫苦连天。几次突发事件之后,机构开始纷纷要求央行在特殊时期注入流动性,以缓解流动性瞬时短缺的问题。
业内人士称,随着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发行央票回笼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尽管依然严峻,但出现分化的情况需要引起央行的关注。尤其在是否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加息的问题上,央行需要十分慎重。(来源:济南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