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飞龙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电 话: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机:13863588378
传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联系人:韩经理
电 话: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机:13863588378
传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联系人:韩经理
中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业整合将催生产业巨头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1-8-4 3:30 Wednesday
中国大型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疲软的股价在今年可望实现上涨,原因是来自中央政府的压力和利润率下降将促使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行业进行亟需的整合和淘汰。
其实随著一些二线企业的整合,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行业的“瘦身”已经开始了。有分析师表示,这既使中国的大型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公司获得了更大发展空间,也为它们收购小规模同行铺平了道路。
中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市场已经供应过剩,整合刻不容缓,这一点毫无疑问。中国现在拥有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厂4,847家,而50年前还几乎为零。国内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价格在去年3月达到顶峰后已经大幅回落了三分之一,不过企业并未减产。
虽然中国政府努力限制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业的扩张,但2005年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生产能力仍有所增加──现在还不清楚具体数字。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的陈东明说,数据显示2005年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业总产能达到了4亿吨,比2004年增加了8,000万吨,而且2005年的数字还可能被低估。有人预计,2006年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业总产能还会增加6,000万吨,达到至少4.6亿吨的水平,而政府预计今年国内的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需求量为3.5亿吨。
中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承受的打击还不止于此。中国半数的铁矿石要依赖进口,而铁矿石价格却急剧上涨。高盛(Goldman Sachs)称,这使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的平均运营利润从去年3月的7%下降到11月的2.8%。与此同时,由于小规模公司的竞争,中国最大的10家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却从2002年的近50%下降到了不足33%。
中国政府下决心优化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行业布局。去年7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提出,排名前十位的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到2020年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要争取达到70%以上。政府还决心在2010年将钢的年生产能力控制在4亿吨以下──低于今年的产能水平。
有分析师表示,如果能吞并低效率、小规模的竞争对手,中国大型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将会从以上政策中获益。陈东明说,“并购将围绕中国四家最大的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进行。”他认为,这些企业可能会继续壮大,因为它们拥有“原材料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和有力的政府支持。”
四家最大的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是宝山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股份有限公司(Baoshan Iron & Steel,简称:宝钢)、首钢集团(Shougang Group)、武汉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股份有限公司(Wuhan Iron & Steel,简称:武钢)和鞍山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公司(Anshan Iron & Steel Group)。宝钢和武钢在上海上市,首钢集团在深圳上市,而鞍山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公司旗下的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Angang New Steel,简称:鞍钢新轧钢)则在香港上市。
宝钢是中国最大的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其产量在全球同行中排名第五。高盛对宝钢的评级为“强于大盘”。高盛表示宝钢致力于生产高档板材的定位让它和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高盛还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宝钢是高档汽车用钢板的主要供应商,其技术水平比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竞争对手领先两年。周一,宝钢收于3.96元(合49美分),跌幅2%,较2005年2月下旬创下的最高收盘价6.58元下跌了40%。
惠誉国际评级也看好鞍钢新轧钢,理由是该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铁矿,它可以满足公司未来50年的原材料需求。周一,鞍钢新轧钢下跌了0.02港元,收于4.48港元(合58美分),该股比2005年年末上涨了7.2%。
分析师表示,中国第三大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武钢也可能会在行业整合中脱颖而出。武钢是中国唯一生产取向硅钢的厂家,可以满足国内需求的三分之一。取向硅钢应用于变压器、磁放大器以及国防和电信设备的适配器中。
有分析师认为,首钢集团可能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功。高盛表示,首钢集团主要生产长线产品,如应用于建筑业的钢筋和线材,这样该公司对建筑行业的颓势便无力应对。由于首钢集团在2012年之前要把主要的冶炼业务迁出北京,这个企业的未来也充满变数。周一首钢集团收于2.55元,比上周五的每股2.64元有所下跌。(首钢集团2005年的最高价出现在3月3日,收于每股4.3元。)
还有分析师说,中央政府的政策不大可能引发整合大潮。虽然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行业出现过几次跨省并购──如湖北的武钢收购广西自治区的柳州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公司(Liuzhou Iron & Steel),但迄今为止大部分并购仍局限在省内。去年8月,鞍山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公司吞并了同在辽宁省的竞争对手本溪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Benxi Iron & Steel)。11月,河北的唐山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Tangshan Steel Groups)与本省的宣化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uanhua Iron & Steel Group)、承德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Chengde Iron & Steel Group)合并。
分析师指出,大多数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仍为国家所有,它们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也有助于保持社会稳定。高盛的分析师Song Shen表示,“和日本、欧洲和美国不同,中国的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行业高度分散,整合非常困难。”这个行业“政府保护过多,过去合并的情况也并不多见。”(华尔街日报)
其实随著一些二线企业的整合,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行业的“瘦身”已经开始了。有分析师表示,这既使中国的大型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公司获得了更大发展空间,也为它们收购小规模同行铺平了道路。
中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市场已经供应过剩,整合刻不容缓,这一点毫无疑问。中国现在拥有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厂4,847家,而50年前还几乎为零。国内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价格在去年3月达到顶峰后已经大幅回落了三分之一,不过企业并未减产。
虽然中国政府努力限制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业的扩张,但2005年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生产能力仍有所增加──现在还不清楚具体数字。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的陈东明说,数据显示2005年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业总产能达到了4亿吨,比2004年增加了8,000万吨,而且2005年的数字还可能被低估。有人预计,2006年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业总产能还会增加6,000万吨,达到至少4.6亿吨的水平,而政府预计今年国内的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需求量为3.5亿吨。
中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承受的打击还不止于此。中国半数的铁矿石要依赖进口,而铁矿石价格却急剧上涨。高盛(Goldman Sachs)称,这使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的平均运营利润从去年3月的7%下降到11月的2.8%。与此同时,由于小规模公司的竞争,中国最大的10家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却从2002年的近50%下降到了不足33%。
中国政府下决心优化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行业布局。去年7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提出,排名前十位的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到2020年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要争取达到70%以上。政府还决心在2010年将钢的年生产能力控制在4亿吨以下──低于今年的产能水平。
有分析师表示,如果能吞并低效率、小规模的竞争对手,中国大型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将会从以上政策中获益。陈东明说,“并购将围绕中国四家最大的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进行。”他认为,这些企业可能会继续壮大,因为它们拥有“原材料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和有力的政府支持。”
四家最大的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是宝山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股份有限公司(Baoshan Iron & Steel,简称:宝钢)、首钢集团(Shougang Group)、武汉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股份有限公司(Wuhan Iron & Steel,简称:武钢)和鞍山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公司(Anshan Iron & Steel Group)。宝钢和武钢在上海上市,首钢集团在深圳上市,而鞍山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公司旗下的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Angang New Steel,简称:鞍钢新轧钢)则在香港上市。
宝钢是中国最大的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其产量在全球同行中排名第五。高盛对宝钢的评级为“强于大盘”。高盛表示宝钢致力于生产高档板材的定位让它和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高盛还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宝钢是高档汽车用钢板的主要供应商,其技术水平比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竞争对手领先两年。周一,宝钢收于3.96元(合49美分),跌幅2%,较2005年2月下旬创下的最高收盘价6.58元下跌了40%。
惠誉国际评级也看好鞍钢新轧钢,理由是该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铁矿,它可以满足公司未来50年的原材料需求。周一,鞍钢新轧钢下跌了0.02港元,收于4.48港元(合58美分),该股比2005年年末上涨了7.2%。
分析师表示,中国第三大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武钢也可能会在行业整合中脱颖而出。武钢是中国唯一生产取向硅钢的厂家,可以满足国内需求的三分之一。取向硅钢应用于变压器、磁放大器以及国防和电信设备的适配器中。
有分析师认为,首钢集团可能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功。高盛表示,首钢集团主要生产长线产品,如应用于建筑业的钢筋和线材,这样该公司对建筑行业的颓势便无力应对。由于首钢集团在2012年之前要把主要的冶炼业务迁出北京,这个企业的未来也充满变数。周一首钢集团收于2.55元,比上周五的每股2.64元有所下跌。(首钢集团2005年的最高价出现在3月3日,收于每股4.3元。)
还有分析师说,中央政府的政策不大可能引发整合大潮。虽然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行业出现过几次跨省并购──如湖北的武钢收购广西自治区的柳州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公司(Liuzhou Iron & Steel),但迄今为止大部分并购仍局限在省内。去年8月,鞍山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公司吞并了同在辽宁省的竞争对手本溪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Benxi Iron & Steel)。11月,河北的唐山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Tangshan Steel Groups)与本省的宣化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uanhua Iron & Steel Group)、承德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Chengde Iron & Steel Group)合并。
分析师指出,大多数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仍为国家所有,它们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也有助于保持社会稳定。高盛的分析师Song Shen表示,“和日本、欧洲和美国不同,中国的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行业高度分散,整合非常困难。”这个行业“政府保护过多,过去合并的情况也并不多见。”(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