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飞龙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电 话: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机:13863588378
传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联系人:韩经理
中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生产现状和发展分析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0-4-16 7:05 Thursday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迅速扩大,促进并支持着中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加工材生产国与消费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中国铜加工材的产量在2004年已经达到471.6万吨,而表观消费量据分析已超过550.0万吨。而占中国铜加工材产量约五分之一的铜管类产品,在近一两年的市场情况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投资开发热点产品或扩大生产规模,更显示出这一行业正处于其高速成长期的关键阶段。现对中国铜管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进行认真而客观的研究分析。

1 行业现状分析

1.1 生产

据分析,在2000年至2005年期间,中国铜加工材产量的年均递增率为25.1%,而此间中国铜管的产量则以年均约46.2%的速度大幅提高,在铜加工材总产量中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9.5%上升到2005年的20.6%。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2004年的统计资料分析,当年中国有16个省市或地区可以生产铜管材,而且从地域性来看,将近有62.3%的铜管产量是集中在江苏、浙江、河南这三个省份(表1),并形成以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海亮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金龙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

表1 2000-2005年中国铜管材产量前5位地区情况 单位:万吨
序号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0 全国 15.1 全国 36.8 全国 53.0 全国 66.4 全国 99.7
1 河南 5.8 浙江 15.6 浙江 22.5 浙江 25.2 江苏 28.5
2 江苏 3.2 江苏 8.4 江苏 9.9 河南 12.8 浙江 21.0
3 浙江 3.1 河南 4.3 河南 9.6 江苏 12.4 河南 12.6
4 上海 1.1 上海 2.3 上海 3.4 广东 5.8 广东 10.6
5 广东 0.3 广东 1.4 广东 1.8 上海 2.4 山东 10.6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铜加工材产量为489.2万吨,由此初步估计2005年中国铜管的产量应在100.7万吨左右,而且产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即产量居于前5位的企业,其产量占到全国铜管总产量的50.0%左右,比2003年提高约10个百分点;同时产量居前5位的地区,其铜管产量超过全国总量的80.0%。

虽然统计数据有些出入,但英国商品研究所(CRU)的最新研究报告也显示出,中国铜管生产在世界范围内可谓“一枝独秀”的行业成长态势(表2),中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管生产国。

表2 2000-2005年世界铜管生产量 单位:千吨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北美小计 645 615 614 627 654 659
其中:美国 551 527 526 530 548 565
墨西哥 80 75 75 75 79 74
西欧小计 661 625 638 619 633 575
其中:德国 176 167 158 167 180 162
意大利 108 108 106 109 110 101
英国 66 63 66 68 64 62
东欧和独联体 80 85 56 60 71 68
亚洲小计 841 872 926 912 1019 1048
其中:中国 360 400 460 428 513 581
日本 226 210 185 185 192 173
韩国 140 149 155 176 178 166
其它 87 71 86 105 112 114
全球总计 2314 2268 2321 2323 2488 2464

目前中国铜管的热点产品中,紫铜管材以空调制冷铜管和建筑用铜水(气)管为代表,而铜合金管生产领域尤以电厂、舰船、海水淡化用冷凝管和汽车同步器齿环复杂黄铜管为主。

1.2 需求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极大地促进了铜加工材,特别是铜管材产品的广泛应用。2000年至2005年期间,中国铜加工材的表观消费量以超过20.4%的年均递增率上升,而此间中国铜管的表观消费量则以接近38.4%的年均速率递增。根据现有统计资料分析,2005年中国铜管的表观消费量将超过90.8万吨(表3),只不过增长速度开始趋缓。而CRU的最新资料也显示,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管消费国(表4)。

表3 2000-2005年中国铜管表观消费量 单位:万吨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生产量 15.1 36.8 53 66.4 99.7 100.7
进口量 4.2 4 63.5 3.2 3.3 3.2
出口量 1.4 1. 82.6 5.3 9.8 13.1
观消费量 17.9 39.6 53.9 64.3 93.2 90.8

*为估计数

表4 2000-2005世界铜管消费量 单位:千吨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北美小计 679 662 659 663 705 708
其中:美国 597 574 571 581 613 620
墨西哥 70 76 73 61 67 69
西欧小计 564 518 532 529 559 513
其中:德国 116 99 95 94 96 91
意大利 91 82 89 90 88 82
英国 73 76 79 83 89 79
东欧和独联体 107 113 91 108 120 118
亚洲小计 830 856 888 873 938 949
其中:中国 397 437 475 423 470 510
日本 171 152 133 138 143 135
韩国 128 133 141 165 156 140
其它 138 120 75 99 118 122
全球总计 2317 2270 2245 2722 2439 2411

铜管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在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以及建筑、汽车、海洋工业等行业,尤其是近年来,能源、海洋工程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质量的铜管需求量呈不断扩大趋势,目前其应用又以制冷行业为最大领域。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的资料表明,2004年该行业仅房间空调器与中央空调系统产品对高效传热管(蒸发管、冷凝管)的需求量就接近29.0万吨,且普通空调管的用量也超过了8.0万吨。其中高效传热铜管的用量比2002年增加了13.0万吨,比2003年增加了10.0万吨。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房间空调器和家用冰箱生产国,因此铜管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将保持稳定或适当增长。与此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舰船、汽车生产国,而随着中国电力行业进入到一个相对的阶段性投资热潮以及国家加大对海水资源的利用开发,这些领域所用的冷凝管与黄铜管将有可观的增长。

另外,随着人们对环保认识的提高以及对生活水平有更高的质量要求,建筑铜水管的应用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关于“绿色奥运”的主题,更令人对铜水管的应用前景寄予很大希望。虽然目前中国铜管在这方面的应用尚不足5.0万吨,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5-10年当中,随着人们对环保、健康、节能等理念的认知普及和深入,铜水管、燃气管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普通民用住宅当中。

1.3 进出口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资料分析,在2000年至2005年期间,中国铜管出口贸易额的年均递增率高达72.3%,而同期其产品进口贸易额的年均递增率只为1.7%左右。特别是近一两年来中国铜管出口贸易所显现出来的强劲增长势头,已使得该类产品于2003年在铜加工材7大类产品中率先实现了贸易顺差。此后中国铜管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顺差持续扩大,2005年达到39697.6万美元,比2003年的1398.4万美元有显著增长。

表5 2000-2005年中国铜管类产品进出口贸易额 单位:万美元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贸易总额 19601.8 21431.7 17950.8 26452.6 50915.8 74214.4
出口 3753.1 4929.3 6520.6 13925.5 35347.5 56956.0
进口 15848.7 16502.4 11430.2 12527.1 15568.3 17258.4
贸易逆差 12095.6 11573.1 4909.6 -1398.4 -19779.2 -39697.6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还发现,自1998年开始,精炼铜管出口量的大幅增长及进口量的稳步减少,是推动中国铜管类产品于2003年首先突破贸易逆差格局的关键所在,而民营企业(集体企业、私人企业)的迅速崛起,则是目前中国精炼铜管出口量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此后,中国铜管类产品的这种进出口贸易特点更为突出(表6、表7):一方面是2005年精炼铜管的出口量比2003年大幅提高173.0%,并接近10.3万吨;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的出口量接近4.5万吨,占到当年中国精炼铜管出口总量的约43.5%。

表6 2000-2005年中国铜管类产品进出口量 单位:吨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出口 总量 14498.0 18407.6 26102.2 53218.5 98088.1 130587.2
精炼铜管 5652.9 9899.4 13608.8 37645.0 75599.7 102766.7
铜锌合金管 8237.1 7526.0 10099.9 12406.7 17526.7 19052.7
铜镍合金或铜镍锌合金管74.3 299.5 1001.4 1692.8 1978.6 4322.8
其他铜合金管 533.8 682.8 1392.1 1474.0 2983.1 4445.0
进口 总量 42183.3 46452.4 34737.5 31898.5 32922.5 31923.6
精炼铜管 37995.5 42089.3 28864.5 26266.3 26429.3 26679.8
铜锌合金管 3426.7 3477.1 4145.6 3222.3 3819.8 2827.8
铜镍合金或铜镍锌合金管120.1 276.8 422.6 751.3 563.1 407.4
其他铜合金管 641.0 609.2 1304.8 1658.7 2110.3 2008.6

表7 2000-2005年中国精炼铜管出口量(按企业性质分) 单位:吨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国有企业 3533.0 3828.3 3182.4 7714.8 14510.9 15140.4
三资企业 1554.1 2892.7 1952.3 4840.8 19845.9 42883.7
中外合作企业 23.9 3.2 0.0 0.2 3.7 335.2
中外合资企业 505.6 1941.3 1150.9 4248.6 18877.8 38299.9
外商独资企业 1024.7 948.2 801.4 592.0 964.4 4248.6
民营企业 565.8 3178.4 8474.1 25089.4 41242.7 44742.6
集体企业 490.6 2799.8 7223.1 17389.7 30966.1 36771.3
私人企业 75.2 378.6 1251.0 7699.7 10276.6 7971.3

1.4 行业动态与产品质量及技术装备

中国的铜管生产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市场的集中度却相对较低。除了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海亮集团有限公司、金龙精密铜管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规模较大外,60%以上的铜管企业规模都较小,而能够形成品牌的企业就更少之又少。

为了树立企业品牌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近几年来,铜加工企业都以技术创新、拥有核心技术为资本,以规模化生产为趋势,不断进行设备技术的改造与升级。特别是从2003年初,几大铜管生产企业更是加紧展开了一系列的扩张举措,继续在产品质量与技术装备上加大了资金投入,为树立品牌产品和实现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发展基础,这成为目前中国铜管行业的主流方向和大势所趋。在这方面动作最大的要数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

2004年,38个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实物质量水平的产品获得年度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认定金杯奖。其中,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空调与制冷用铜管、冰箱用高清洁度铜管、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铜及铜合金毛细管;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的空调与制冷用无缝铜管、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内螺纹铜管;弋阳江冶有色加工厂铜材厂的制冷四通阀用黄铜管榜上有名。这标志着经认定的这8个铜管产品,其国内企业的制造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1.5 有色金属加工骨干企业分析

1)科技创新推动高新张铜快速发展

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在巩固空调制冷铜管行业优势地位前提下,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强产品结构升级,现已形成了空调制冷铜管系列、建筑用铜水管及管件系列、冷凝管及汽车同步器齿环材料等铜合金制品三足鼎立的产品结构态势,这种产品结构非常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该公司是汽车同步器铜合金齿环的行业标准的独家起草单位,是内螺纹铜管、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空调及制冷用无缝铜管、热交换器用铜合金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国家或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之一,是拥有数项专利技术的国内铜管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高新张铜之所以在短短5年时间就实现了规模的迅速扩大,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完善的技术、质量、信誉、人才、资本构筑起来的品牌系统的强力支撑。5年来,该公司始终坚持以铜制品的深加工为技术改造的方向,以国家政策鼓励的产品为技术创新的重点,每年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规模扩张,该公司已成功承担了3个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个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国债专项资金项目、1个国家重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2个江苏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并开发了3个国家重点新产品、7个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同时,高新张铜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与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中南大学??高新张铜技术创新中心”和“大连理工大学船舶材料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标志着该公司研发方向向综合性能高、稳定性好、附加值高等高端铜合金材料迈进,其产品结构向高端、高附加值铜合金产品转移迹象明显。根据笔者调查保守高新张铜铜合金高端产品(加工费1.2~5.0万元/吨)的生产能力约2.6万吨。

高新张铜2004年引进了世界上铜加工行业目前最大的 5000 吨挤压机和国内唯一的2200吨反向挤压机,还分别从意大利、德国、韩国、英国等八个国家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技术装备,其中2万吨铜水管生产线是国内第一条,也是唯一的一条专门用于加工铜水管的生产线。据悉,继高效节能内螺纹铜盘管、汽车同步器铜合金齿环材料垂直连铸这两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之后,2004年、2005年高新张铜公司自主研发的铜镍合金冷凝盘管和大口径薄壁铜合金管分别获得成功,再次填补了国内铜镍合金盘管和大口径薄壁铜合金管生产的空白。

2)产业多元化增强海亮集团综合实力

海亮集团有限公司自1989年底创办以来,秉承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如今已成为以铜加工和机械设备制造、塑胶管材加工、房地产、教育五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跨地区、多元化、外向型的民营企业集团。该集团目前总资产23亿元,下设3个工业园区,拥有20多家下属专业公司,同时国内外市场得到同步开拓,2004年营业总收入85.1亿元,其中工业销售收入45.3亿元,商业等其它收入39.8亿元,自营出口6346万美元,企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技术创新是海亮集团从单一铜加工产业,带动并扩张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持,该集团的铜管、铜棒、铜杆、铜管件、水暖器材和模具等六大类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制冷、水暖、机械、电力、石油、化工等二十多个行业。2004年4月,内螺纹铜盘管第二条生产线一期工程在海亮第三工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并计划于2005年年底建成投产,标志着海亮的产品档次、生产规模和科技含量将有新的突破。

3)河南金龙控股江苏太仓力求双盈发展

在国内铜管生产企业中,做制冷铜管最早的是江苏太仓铜材厂,而目前内螺纹生产规模做得最大的则是河南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8月,金龙铜管集团正式控股太仓铜材厂66%的股份。此举不仅使金龙集团控制了太仓铜材厂4亿多元的资产,而且借其原有的市场迅速扩大了自己的规模。

另外,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谈判与协商,金龙铜管集团芬兰奥托昆普公司在共同的市场利益基础上,于2005年2月份达成和解:一方面奥托昆普获得了相应的专利费用,另一方面金龙集团也用费用换市场,并从此打开了产品出口的大门。这标志着中国加入WTO后,首例因专利期限延长而引发专利纠纷获得圆满解决。

应该说中国铜管行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发等一步步的发展,如今已形成一个产品档次、生产规模和科技含量都有所创新和突破的行业,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为这一行业的快速崛起与继续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2 行业发展研究

对于中国铜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专家概括指出,目前中国不仅铜管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而且在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在技术装备的自动化程度方面也在逐步缩小差距。特别通过以上几个行业骨干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顺利进行,其综合实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必将引领着中国向铜管生产强国迈进。受到中国铜管产品的强势竞争,对原来几大老牌铜管生产大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迫使他们铜管加工企业走关闭、缩减和海外拓展之路,如英国的本国铜管厂基本关闭,日本、德国等铜管加工企业也纷纷缩减国内铜管生产量,逐步向中国等发展国家实行海外拓展,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铜管生产制造中心。

面对潜力相当巨大的国内市场,在2010年前,中国铜合金管材生产技术需要在进一步完善纯铜管盘管生产技术、提高装机水平的基础上,开发铜合金盘管生产技术。应该说这些研发是具有符合市场需求变化与行业整体水平提升意义的,也是需要宏观调控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与生产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行业总体发展目标。因此,在2004年以来国内外有色金属价格,尤其是铜价一路高涨而空调等下游产品价格滞涨的情况下,今后一两年国内铜管生产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正处在一个需要调整才能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对企业经营理念与市场应变能力的实际考验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如何化解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是每个铜管生产企业都面临着的主要问题。以上几个龙头企业的产品结构升级、多元化经营、资产兼并重组等举措,正是站在行业发展前沿并结合自身情况而做出的方向性选择,其实也是众多铜管生产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一个缩影,同时还是中国铜管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的一个前奏。

2.1 产品结构出现转变

中国铜管生产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出口量的大幅提高,说明其产品不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都有着很好的成长空间。但是近一两年中国铜管进出口产品结构的一些变化,则反映出今后国内市场的需求以及行业发展的转变趋势(如图2-5所示)。

一方面是精炼铜管的出口比例比以往有大幅提高(从2000年至2004年平均的68.0%增长到2005年的79.0%),而铜锌合金管的出口比例有明显下降(从2000年至2004年平均的27.0%减少到2005年的15.0%);另一方面是精炼铜管的进口比例稳中有降(从2000年至2004年平均的86.0%下降到2005年的84.0%),而铜锌合金管、其它铜合金管的进口比例则持稳或有所增加(从2000年至2004年平均的10.0%与3.0%保持或提高到2005年的9.0%和6.0%)。这说明国内市场对铜锌合金管等铜合金管产品的需求在快速增长,而对精炼铜管的需求量呈现稳定或趋于饱和的态势。

此外,对于中国铜管进口贸易顺差继续扩大的趋势,行业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为虽然从数量和金额上来看,2003年中国铜管率先在铜加工材产品中实现了净出口,但是从累计平均单价来看,各品种均存在着很大的进出口价差,其中特别是铜镍合金管的进出口价差几年来基本都在一倍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的铜管产品与国外产品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国内的铜管生产企业应加大在铜镍合金或铜镍锌合金管等具有高强、耐磨、耐蚀等铜合金产品的研发力度,早日实现这些产品的进口替代,满足国内市场要求。

2.2 热点产品需求看好

从生产企业了解的情况也反映国内市场对特殊黄铜管、铜镍合金管等产品的需求呈现出良好态势。据行业专家估计,2005年中国铜盘管(包括内螺纹盘管)的生产量约为30.0万吨,铜水气管的产量约5.5万吨,冷凝管的产量约4.5万吨。行业专家认为,2006年以后中国铜管行业的生产形势继续看好,而企业应该对空调制冷用铜管、铜水(气)管、冷凝管以及汽车同步齿环复杂黄铜管等几大热点产品给予积极关注。

1)空调制冷用铜管

当今最成熟、最先进的空调及制冷铜管生产技术,是以熔铸-挤压-轧制和连铸连轧这两种生产线的工艺及技术装备为代表。高新张铜股份公司与金龙精密铜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是国内这两种生产铜盘管技术的代表企业,因为他们不仅都已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和本行业的核心技术,而且还于2001年联合起草了内螺纹铜管国家标准,该标准基本与国际标准接轨。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企业通过设备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自主研发等努力,目前已完全掌握了先进的铜盘管生产技术,其中内螺纹盘管已基本国产化,同时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产品用于出口。国内主要的铜盘管生产厂家除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和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外,还有海亮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太平洋铜管制造有限公司、长沙铜铝材有限公司、浙江星鹏铜业公司、青岛宏泰铜业有限公司、广东精艺金属有限公司、中山奥托昆普公司、山东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江苏兴荣高新科技股份公司等。其中,高新张铜依靠技术与设备的升级,创造出企业的品牌产品,而品牌系统又支持该公司实现了规模扩张,使其在2004年度空调及制冷用铜管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29.8%。

据分析,尽管2005年中国铜盘管的生产量已大于现阶段约30万吨的市场需求量,但铜盘管新上项目和扩大规模的势头仍然不减。这是因为,虽然国内的空调与冰箱等家电行业正渐渐步入产业发展的成熟期,但是由于中国的家电产品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同时中国的家电产品已开始进入更新换代的高峰期,所以制冷行业对铜盘管的需求会保持稳定。

制冷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加剧了铜管加工行业的洗牌进程,技术、质量和规模已成为铜管加工行业争夺市场空间的关键要素,大型的品牌空调制冷企业希望拥有信誉好、品质优、交货及时的供应商,以取得在制冷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从而逐步形成了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态势,美的、海尔、格力等名牌空调制冷企业选择了高新张铜、河南金龙等名牌空调及制冷用铜管生产企业就是最好的例证。另外,近年来铜价宽幅振动,部分中小铜加工企业减产或停产,也使铜加工行业的集中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而言之,在资源和资本快速集中时期,品牌产品效应日渐明显,规模型企业的竞争优势更为突出,整个空调及制冷用铜管市场最终必将演化成为少数几家大型企业之间的竞争,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的中小型的空调及制冷用铜管加工企业必将面临破产或被兼并的局面。

世界能源危机和防止地球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两大关键课题,势必推动空调及制冷设备向小型、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特别是1987年国际环保蒙特利尔议定书和1992年国际哥本哈根会议都严格规定空调制冷剂使用对大气臭氧层破坏系数(CDP)为零的HFC(HYDROFIUORO CABON)制冷剂替代目前使用的CFC和HCFC制冷剂,对空调器用的内螺纹管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同时,空调及冰箱等制冷设备,已不仅局限于制冷、制热、冷藏等功能,方便性、装饰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为适应空调器向小型、高效、节能、环保发展方向,研究与开发小直径、薄壁厚、新齿型、高清洁度内螺纹铜盘管产品及其制造技术是世界铜管生产企业所面临的一重大课题,也是本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世界上著名的内螺纹管生产集团如日本古河、韩国丰山、德国维兰德等,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新一代内螺纹管。在国内,高新张铜和新乡金龙两家企业也都开展了大量的新品研制工作,并取得可喜成果,其中高新张铜已成功实现了Ф4.76×0.28的精细高效节能内螺纹铜盘管产业化,据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透露,该项目已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同时新乡金龙也完成了Ф5×0.30内螺纹铜管的小批量生产。

2)铜水(气)管

铜水管优异的综合性能,使其在建筑供水系统中具有独占鳌头的领先优势。然而中国在这方面的应用与欧美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据悉美国在2000年新安装的铜水管就有3.36亿米,在有跟踪记录的40年时间内,平均年消耗量是23~25万吨,应用比例达到85%;英国的应用比例在95%以上;加拿大、澳大利亚达到85%;香港为80%;新加坡为75%。而中国2003年、2004年、2005年的实际应用量分别为4.2万吨、4.8万吨和5.5万吨,还不及需求量的十分之一,即中国建筑用水道管的产需之间约有40万吨的缺口。若加上燃气、采暖、太阳能等方面的应用,这个缺口还会更大。行业专家预计,即使2010年国内铜水管的产量将达到20.4万吨,也只能满足需求量的40%左右。

目前国内生产铜水(气)管的企业有10多家,主要包括:高新张铜、海亮集团、青岛宏泰铜管公司、宁波金田集团、浙江天宇铜管厂、上虞金鹰铜管厂、江苏包罗铜业集团、上海申鑫江铜管公司、广东高宝铜管公司等。其中,高新张铜于2004年通过竣工验收的2万吨高精度环保铜水管专业生产线,形成了环保光亮铜水管、环保复塑冷水用铜管和环保复塑热水用铜水管三大品种,涵盖建筑工程所需的各种规格铜水管产品,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铜水管生产基地。据北京奥组委工程部透露,该公司的铜水管已成为北京2008奥运工程使用的首家产品。另外,2005年8月13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北京奥组委工程部在江苏张家港市联合主办了“北京2008工程建筑用铜水管推介会”,参观了高新张铜。通过这次推介会,工程部领导、08工程总承包单位及业主单位对铜水管的优异性能有了全新的认识,对高新张铜的铜水管生产、技术及装备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该公司已正式成为国家体育场项目(鸟巢)独家铜水管供应商。

铜水(气)管在使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各种配套管接头采用相应的方式联接(卡套式、压紧式、卡压式、毛细钎焊、黄铜螺纹连接等)。一般小高层住宅,铜管件的使用量平均为每米铜水管需要1.5~2件铜管件;从生产量比较:钎焊式纯铜管件每吨铜管平均生产管件8万~10万件,也就是说当铜水管供应量达到5万吨时,其配套管接件需要15亿~30亿件(钎焊式纯铜管件与黄铜螺纹管件同时生产,每吨铜管生产3.5万个)。不难看出,这也是一个很有成长潜力的市场。

目前,国内生产铜水(气)管件及配件的企业也有10多家,主要包括:浙江晟星铜业管件公司、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临海恒业铜业管件公司、临海永盛铜业管件公司、海亮集团公司、上海百富铜制品公司、宁波永享铜管件公司、温州天力铜管件公司等。其中,高新张铜与海亮集团是是国内极少数铜水管和管件同时配套生产的企业,这样除了具有销售优势外,也可以降低管件的生产成本,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3)冷凝管

铜合金冷凝管主要用在火力发电、石油化工、海水淡化、船舶制造等领域。目前国内生产铜合金管材的企业大多数都能生产一部分冷凝管材,但规模较大的是华菱光远铜管有限公司、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桂林漓佳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高新张铜等企业。

毋庸置疑,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电力、石化、船舶生产国与消费国,同时环保、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之中。据分析,每万KW装机容量就需要近5吨冷凝管,其中仅一台30万KW火电机组就需要近140吨冷凝管(黄铜管近123吨,镍白铜管近20吨),2005年,中国的用电量将达到2万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将达4.3亿千瓦,2006年电力行业需要铜合金冷凝管约8~9万吨;中国的造船业将从世界第五跻身第一,造船总量将达1000万载重吨,万吨级以上舰船中所用的铜及铜合金是舰船重量的2~3%,其中铜合金冷凝管需求量在3.5万吨左右;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处于景气周期的上升阶段,2005年的石油消费量将达2.6亿吨左右(高压石油泵管全部需采用耐蚀铜合金管),乙烯的表观当量消费量为1710万吨;中国海水淡化产业面临快速发展态势,2005年海水淡化的日产水量将大幅提高至10~15万吨,日产淡水1000立方米的海水淡化装置需用铜镍合金管27吨;每百万吨石化蒸馏设备中约铜镍合金管60吨,按此推算石油化工和海水淡化需要铜合金冷凝管约4万吨。考虑到折旧、维修更换与其它方面的应用,以上行业目前对铜合金冷凝管的需求总量接近20万吨。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工业也随之得到空前的发展,然而环境污染却因此日益恶化,由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导致的水体污染十分严重;另外,各地地震及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不断侵蚀淡水资源,对世界上的淡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和中东地区水资源本身的缺乏,世界各国开始努力研发海水淡化技术,以求缓解人类淡水资源使用紧张的局面。目前,海水淡化技术已日趋成熟,通过海水淡化的途径来获取淡水资源已经成为国际上一种比较先进和成熟的淡水获取方式,而铜合金冷凝管是海水淡化装置中冷凝器及散热器管的关键材料,如法国一家公司年使用海水淡化铜合金冷凝管就近3万吨,韩国几家单位从我国进口铜合金冷凝管超过2万吨,因此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正是看准了国内、外冷凝管等产品的巨大的市场潜力,许多铜管生产企业纷纷把投资重点转向这些产品的生产与技术攻关。如,桂林漓佳公司成功研发了黄铜的盘管生产;高新张铜成功研发了铜镍合金超长冷凝管盘拉技术。其中,高新张铜公司可说是近两三年所涌现出的一批拥有冷凝管专业化生产线的企业中的代表,因为其铜冷凝管生产线不仅能利用5000吨挤压机的优势,同时还有轧管机、盘拉、在线退火和大吨位液压拉伸等盘管和大口径薄壁管生产所需的关键装备,现其产能已超过2万吨,实际产量已突破1500吨/月;生产规格最大可达Ф350mm,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铜合金冷凝管生产和出口基地,目前该公司已成为法国、韩国、巴基斯坦等海水淡化和电力企业的稳定供应商。

为了生产在不同使用环境中发挥优良耐蚀性的铜合金冷凝管,必须对腐蚀现象机理和防腐蚀对策进行研究,加强合金成分的优化设计,加强对加工及热处理工艺的研发,这就要求铜合金冷凝管生产企业建立铜合金材料研发平台,成立技术创新中心或研究中心,并加强与大专院校、电力研究院所的合作,联合攻关,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提升冷凝管加工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冷凝管的耐蚀性能。

4) 汽车同步器齿环复杂黄铜管

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及整车市场的稳定成熟,也带动了汽车关键零部件行业的同步提高。自1992年首次突破100万辆之后,中国的汽车产量在2003年达到444万辆,且2004年的产销量双双突破500万辆大关,这表明中国汽车工业整体运行仍处在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预计到2008年,总的汽车产量将超过600万辆。因此行业专家认为:今后的5~10年,是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期。按照汽车生产和维修更换零配件的需要测算,目前中国轿车用同步器齿环和齿环生产用铜合金管的消费量分别为3571万件/年和8600吨/年。到2005年底轿车同步器齿环需求量将达5372万件/年,生产高质量轿车齿环用铜合金管需求量不少于1.2万吨/年。合金熔炼铸造是齿环管材制造的核心技术,其生产方法主要有水平连续铸造法、立式连续铸造法、半连铸锭坯热挤压法、离心铸造法、辊锻法、粉末冶金法等。

汽车同步器齿环是各种载重汽车和轿车上不可缺少的关键零部件,必须选用高强耐磨结构材料来制造,其规格和种类多达180余种,常用齿环材料牌号有十几个,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车型选用不同档次的齿环材料,各种不同的材料牌号之间没有升级的连带关系,只有技术参数和生产工艺的参考作用。因此,要开发更高性能的铜合金齿环新型材料必须通过不断优化合金成分设计、调整微量元素和完善熔铸技术,掌握微合金化中化合物的形成分布与性能变化规律,才能进一步提高齿环材料的抗拉、抗疲劳及均匀耐磨性能。

中国齿环材料的生产是在引进国外产品的基础上实行国产化而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的同步器齿环生产厂家包括:上海汽车齿轮四厂、泸州长江机械厂、武汉泛洲同步器齿环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总生产能力约为2000万件,实际生产1400万件左右。这些厂家总产量占到了国内齿环行业的80%。虽然量比较大,但是由于材料质量和档次等方面的限制,还很难进入外资品牌汽车企业的供应商体系。

2004年5月21日由国家发改委颁布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要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研究,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根据汽车行业发展规划要求,冶金…等汽车工业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应注重在金属材料、机械设备、工装模具…等方面,提高产品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与汽车工业同步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非常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汽车同步器齿环及齿环材料的国产化,替代进口是大势所趋。

齿环材料利润率比普通纯铜管要高达2-4倍,高附加值也吸引着大型铜加工企业的关注与参与意识,并极大地刺激了齿环铜管行业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建成并投产了国内唯一的垂直连铸齿环管和挤压齿环管专业生产线,同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该公司拥有4个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齿环材料,也是行业标准的独家起草单位。

另外,上海鑫申江铜业有限公司、洛阳铜加工集团的产品研发也都取得较大的进展,且得到了汽车行业的认可。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中国铜管行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诸如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海亮集团有限公司、金龙精密铜管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中国铜管生产企业,不论是在多元化经营、创建品牌产品,还是在专业化规模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而这正是企业不断发展、行业整体壮大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所在。

同其他行业一样,中国的铜管行业在不断变化和充满竞争的市场中,也存在着很多的发展机会。在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铜消费迅速增长的趋势下,世界铜管生产的中心已经从欧美移至亚洲,落户中国。特别是当意识到中国的人均铜消费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1/10时,我们更加对中国铜管行业的发展和铜消费增长的潜力都将十分巨大的预期给予肯定的回答。

摩根大通在近期的全球冶金矿业报告里,通过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七个主要国家从上世纪50~60年代以来的金属消费趋势、人均收入趋势以及当地各处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及对比,得出结论:中国金属需求的强劲增长仍处于初期阶段,目前中国对铜的需求总量约占全球的20%,中国对大部分主要金属的消费量将在未来5~6年内翻一番,而这一增长的推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内的消费需求。

铜管材的需求增长是铜消费总量提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铜管产业的发展趋势中,规模化与高端产品是一个主流方向。全球铜加工中心正在逐渐向中国转移,国外一些大型铜加工集团公司纷纷在我国独资或合资建厂,能源等工业原材料的价格出现世界范围的大幅上涨。在这样一个重大转变时期,可以说行业的应变能力将决定企业的成长环境,而企业的适应空间将关系到行业的发展未来。我们欣喜地看到,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顺势应变,未雨绸缪,立志为振兴我国的民族铜加工事业增光添彩,他们现阶段的技术革新、设备升级、规模扩张等等举措,不仅为自身发展做出了方向性选择与定位,同时也为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相信,中国的铜管产业一定能在做大做强的实践中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
技术支持 聊城百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