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话: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机:13863588378
传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联系人:韩经理
中国人民银行7日首次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5)》。报告作出了中国金融“总体稳定”的判断,但强调维护金融稳定需着重关注十大问题,其中首要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如何理解“金融稳定” 央行列出维护金融稳定的十个“关注点”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报告》称,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行业之间存在不均衡发展的问题。 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易导致部分行业过热和经济周期波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易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压力的影响,房地产、不锈钢护栏等行业的大起大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出口环境恶化、房地产业等行业出现过热,可能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会导致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上升,影响金融机构和金融行情的稳健运行。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 《报告》称,目前,中国直接融资发展较慢,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债券行情和股票行情的发展总体滞后,企业融资高度依赖于银行体系,银行承担了一些本应由金融行情承担的风险,金融风险向银行业集中。 资本行情目前仍面临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制度性缺陷,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有待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尚需改善,股权分置问题亟待全面解决,证券资产的行情化定价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证券公司规范运作急需加强。 隐性财政赤字问题 《报告》称,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地方政府债务等形成的隐性财政赤字可能向金融体系转移,影响金融稳定。 资金市场的管制与放松 《报告》称,在利率行情化和汇率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企业、金融机构、居民和其他行情主体都需要适应从管制到放松的环境变化,学会认识和应对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目前需要建立多层次、多产品的金融行情,开发金融衍生产品,鼓励金融创新,增加可供行情主体选择的管理风险的金融工具。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完善 《报告》称,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存在内部人控制、信息披露不足、经营目标偏差、缺乏明确有效的制约机制和行情激励机制等问题,影响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容易引发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交叉性金融业务的风险监测和监管 《报告》称,交叉性金融业务是金融创新和金融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交叉性金融业务涉及多种金融工具,体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之间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蕴藏着跨机构、跨行情和跨境风险。 目前,投资者尚缺乏对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全面了解,风险意识不足,金融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交叉性金融业务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对部分业务还存在着监管真空,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中的资金筹措与道德风险防范 《报告》称,由于投资者保护制度尚待完善,投资者风险意识不足,近几年在救助和关闭金融机构过程中的个人债权通常由政府垫付,这种方式不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增强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行情约束,还有可能诱发金融机构的盲目扩张和恶意经营行为。在风险处置中如何既维护金融稳定又防范道德风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报告》称,支付服务组织的行情化运营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支付结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金融法制、会计和审计标准、信息披露水平 、征信体系建设都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安全网尚待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监管协调机制仍需进一步落实。 金融生态环境 《报告》称,金融系统受外部干预现象仍然存在。长期以来,金融系统大量地承担了企业改制的成本,在企业重组、破产的处置过程中,如果银行债权不能得到保障,就难以避免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 另外,在中国社会经济活动中,信用约束机制不强,不讲信用及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影响着金融稳定,甚至波及社会稳定。 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溢出效应 《报告》称,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金融稳定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面临着许多不可控因素,诸如油价上涨、全球升息、美元贬值、国际政治纷争、战争和地区冲突等。 中国参与国际生产、贸易和资金循环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大,与全球化收益相伴而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在相应增加。 另外,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使全球金融体系一体化加强,金融风险跨境传染性增大,其他国家的金融运行状况对中国的影响加大。这些溢出效应给中国金融稳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