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飞龙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电 话: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机:13863588378
传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联系人:韩经理
中国经济可承受人民币升值7%-11%
作者:admin    发布于:2018-12-29 2:44 Saturday
中国证券报消息:在巨大的就业压力、国有银行重组、资本市场改革等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改革可能导致对人民币的投机性攻击,从而引起经济混乱。那么,人民币汇率升值多少是中国经济承受的极限呢?

笔者与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金森俊树先生通过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中国实行更为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必要性,并对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汇率的程度做了估计。我们认为,小国与大国的差别在于:小国是世界价格水平的接受者,没有商品的定价能力,无法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而大国具有商品定价能力,可以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而且大国通常也不愿意放弃实施独立货币政策的权利。但是,由于大国之间相互影响,其汇率制度应该是大国博弈的结果,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宜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体制。研究还表明,如果两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不同,就没有长期稳定的均衡汇率可言。由于中国与日本、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处在不同增长阶段,长期经济增长率不同,人为地坚持固定汇率,无法保证人民币汇率在均衡的水平上。因此,企图通过一次性升值而一劳永逸地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不现实的。

从计量分析结果看,2000年以来,按名义有效汇率计算的人民币币值低估了7%到25%,平均低估了17%。如果这个低估幅度与2005年7月21日对人民币做的2%的向上调整相比,显然,2%的向上调整不足以消除进一步的升值预期,这意味着人民币将仍然面临升值压力。尽管汇率被控制在相对狭窄的范围内,可以加大投机的机会成本,但人民币将不可避免地经历缓慢的升值过程。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必须一次性升值17%。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渠道也包括国内外通胀率和利率的变化。在制定政策时,除了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即时效应外,还必须考虑升值对经济的后续影响及其积累效应。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进行一次调整会导致名义汇率的连续升值。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升值趋势将减弱。总体而言,在名义有效汇率到达稳定状态之前似乎必然经历一个周期波动过程。

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会打击出口、鼓励进口,从而使贸易顺差下降,对经济产生紧缩效应;另一方面,假若升值过程是渐进的,则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导致外资流入增加,这对经济会产生扩张效应。两种效应相抵,总的效应是不确定的。实证分析表明,人民币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微弱的通胀效应,而对外国产生通缩效应。货币升值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往往被高估,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冲击可以通过三种传递渠道而减弱。一是人民币升值在提高出口价格的同时,也降低了进口价格,企业的利润不致影响太大;二是升值的确给企业增加了压力,但这种压力又成为企业改善内部管理的动力,这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率、提高应付冲击的能力;三是升值有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如把附加值低部门向欠发达、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转移,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假若中国不愿意看到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经常项目赤字,也不愿意看到出现人民币高估现象进而引起通缩,那么,我们估计中国经济可承受的升值幅度在7-11%之间。由于人民币升值是非均衡汇率向均衡汇率的转变,只要不是升值过头,就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如何纠正人民币错位呢?其中一个答案就是人为地直接提高人民币对外币的比价。当然,其他渠道,如国内外利率和通胀率的变化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渠道不可能完全由政府来控制,因此要使汇率维持在均衡水平上是很困难的。我们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市场化,即采用更加灵活的汇率体制,同时将投机性操作控制在最低限度,让市场探索均衡汇率水平的位置。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中国过去一直采用渐进的市场化策略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由于汇率的可变性和预测汇率重估后果的困难性,中国政府采取审慎步骤,拉长调整过程,允许企业和个人在一段时期内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是可以理解的。

技术支持 聊城百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