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飞龙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电 话: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机:13863588378
传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联系人:韩经理
电 话: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机:13863588378
传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联系人:韩经理
应对反倾销调查 中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开始调整出口步伐
作者:admin 发布于:2018-7-18 6:41 Wednesday
昨日,有美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又开始呼吁美国政府对中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对美出口实行反倾销调查,虽然这不是美方第一次针对中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发出声音,但记者了解到,国内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已经开始调整出口的步伐和布局。
首钢总公司董事总经理王青海昨日对记者表示,今年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对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的发展和国内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市场的运行比较重要,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并不希望再下调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退税率,如果税率进行调整,而国内外产品价格差距依然明显,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仍具有出口的积极性。
王青海表示,目前国家应该对原材料及资源类产品出口进行严格限制,而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含有一定的技术和附加值,出口不应限制得太严格,而且国内目前产能大,如果去年出口形势不好,国内市场的运转也会受到影响。
目前国内出口数量继续增长,2006年12月份出口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555万吨,再创新高;国内市场价格也不降反升。兰格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信息研究中心总监徐向春认为,这些无疑消除了政府管理部门的担忧,进一步出台调控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政策的可能性增大,当政策力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对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点有先例可循,2005年一季度国内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不断增加,为加强对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行业宏观调控,政府从4月份先后出台了取消钢坯出口退税和下调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退税率2个百分点,取消“加工出口专用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相关税收等政策,成为导致国内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市场绵绵下跌达十个月之久的重要因素。
对于下一步出口格局,王青海透露,首钢正在研究出口的形势和未来布局,他认为,面对美欧对中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的质疑,中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应该寻找其他途径,对这些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的敏感国家进行控制,对一些不发达国家,尤其是基本不生产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的国家可以增加出口,这就不存在倾销的问题,中国钢协也在积极协调此事。
业内专家判断,在月出口量555万吨的基础上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很难再继续大幅增长,也很难寄希望于国际市场价格尚未出现明显反弹的情况下,出口价格会大幅上涨,而且人民币升值 和出口退税下调也将削弱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对国内市场价格的拉动作用。
有业内人士分析,从宏观经济面和出口形势来看,均不支持目前国内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价格强劲上涨。预计3、4月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价格出现回落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定量评估的话,这种可能性为60%。市场也存在另一种走势,那就是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扬,拉大与国内价格差价,从而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再次出现量价齐升的形势,拉动国内市场进一步上涨,但是这种可能性恐怕不会超过30%。
■专家观点
今年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市场上涨基础不牢固
今年1月份国内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市场一扫四季度低迷走势,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价格大幅上涨,实现了2007年开门红。但有业内专家认为,此轮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价格上涨基础不甚牢固,价格水平偏高,3、4月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价格出现回落的可能性比较大。
据中钢协统计,大中型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厂家去年12月末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库存565.6万吨,比11月末减少50万吨,下降8.1%。库存下降减轻了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厂家销售压力,提高了调价积极性。而且社会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库存水平自2006年以来始终保持下降趋势。
据了解,在价格上涨过程中,现货资源紧缺,品种规格不齐,脱销、断档现象频频出现,形成“货紧价扬”的市场气氛,商家封盘、惜售,或限量销售,又人为造成紧张状况,对价格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同样,2006年12月,出口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555万吨,再创月度出口新高,有效缓解了国内市场压力。由于市场对降低出口退税持有强烈预期,企业纷纷抢在政策出台之前加大出口力度,一月份出口仍保持强劲势头,造成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厂家保出口合同而削减国内供货数量的普遍现象,国内市场部分品种出现阶段性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兰格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信息研究中心信息总监徐向春据此认为,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价格上涨具有合理性,但是上涨速度过快,价格水平偏高;因为本次上涨不是受国内需求拉动,从宏观经济面来看,2006年四季度以后,经济增长率出现下滑,特别是从12月份投资增长率已下滑到13.8%,为去年最低值,所以12月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消费不会有出乎寻常的增长。
近期国际市场出现企稳反弹迹象。徐向春表示,尽管出口价格有所上扬是带动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但是国际市场并不支持出口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北美扁平材市场继续保持疲软,亚洲市场因中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的出口报价上涨保持坚挺,但是出口报价与东南亚客户的询盘价价差加大,后期面临调整。(上海证券报)
首钢总公司董事总经理王青海昨日对记者表示,今年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对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的发展和国内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市场的运行比较重要,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并不希望再下调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退税率,如果税率进行调整,而国内外产品价格差距依然明显,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仍具有出口的积极性。
王青海表示,目前国家应该对原材料及资源类产品出口进行严格限制,而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含有一定的技术和附加值,出口不应限制得太严格,而且国内目前产能大,如果去年出口形势不好,国内市场的运转也会受到影响。
目前国内出口数量继续增长,2006年12月份出口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555万吨,再创新高;国内市场价格也不降反升。兰格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信息研究中心总监徐向春认为,这些无疑消除了政府管理部门的担忧,进一步出台调控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政策的可能性增大,当政策力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对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点有先例可循,2005年一季度国内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不断增加,为加强对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行业宏观调控,政府从4月份先后出台了取消钢坯出口退税和下调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退税率2个百分点,取消“加工出口专用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相关税收等政策,成为导致国内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市场绵绵下跌达十个月之久的重要因素。
对于下一步出口格局,王青海透露,首钢正在研究出口的形势和未来布局,他认为,面对美欧对中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的质疑,中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应该寻找其他途径,对这些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的敏感国家进行控制,对一些不发达国家,尤其是基本不生产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的国家可以增加出口,这就不存在倾销的问题,中国钢协也在积极协调此事。
业内专家判断,在月出口量555万吨的基础上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很难再继续大幅增长,也很难寄希望于国际市场价格尚未出现明显反弹的情况下,出口价格会大幅上涨,而且人民币升值 和出口退税下调也将削弱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对国内市场价格的拉动作用。
有业内人士分析,从宏观经济面和出口形势来看,均不支持目前国内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价格强劲上涨。预计3、4月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价格出现回落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定量评估的话,这种可能性为60%。市场也存在另一种走势,那就是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扬,拉大与国内价格差价,从而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出口再次出现量价齐升的形势,拉动国内市场进一步上涨,但是这种可能性恐怕不会超过30%。
■专家观点
今年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市场上涨基础不牢固
今年1月份国内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市场一扫四季度低迷走势,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价格大幅上涨,实现了2007年开门红。但有业内专家认为,此轮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价格上涨基础不甚牢固,价格水平偏高,3、4月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价格出现回落的可能性比较大。
据中钢协统计,大中型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厂家去年12月末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库存565.6万吨,比11月末减少50万吨,下降8.1%。库存下降减轻了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厂家销售压力,提高了调价积极性。而且社会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库存水平自2006年以来始终保持下降趋势。
据了解,在价格上涨过程中,现货资源紧缺,品种规格不齐,脱销、断档现象频频出现,形成“货紧价扬”的市场气氛,商家封盘、惜售,或限量销售,又人为造成紧张状况,对价格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同样,2006年12月,出口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555万吨,再创月度出口新高,有效缓解了国内市场压力。由于市场对降低出口退税持有强烈预期,企业纷纷抢在政策出台之前加大出口力度,一月份出口仍保持强劲势头,造成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厂家保出口合同而削减国内供货数量的普遍现象,国内市场部分品种出现阶段性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兰格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信息研究中心信息总监徐向春据此认为,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价格上涨具有合理性,但是上涨速度过快,价格水平偏高;因为本次上涨不是受国内需求拉动,从宏观经济面来看,2006年四季度以后,经济增长率出现下滑,特别是从12月份投资增长率已下滑到13.8%,为去年最低值,所以12月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消费不会有出乎寻常的增长。
近期国际市场出现企稳反弹迹象。徐向春表示,尽管出口价格有所上扬是带动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但是国际市场并不支持出口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北美扁平材市场继续保持疲软,亚洲市场因中国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的出口报价上涨保持坚挺,但是出口报价与东南亚客户的询盘价价差加大,后期面临调整。(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