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飞龙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电 话: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机:13863588378
传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联系人:韩经理
中资收购澳企集体遭遇“延期门”
作者:admin    发布于:2016-9-17 8:49 Saturday
一周前,中铝力拓交易被澳大利亚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延期至90天后。

一周后,鞍钢认购金达必股份、华菱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认购FMG股份的审批,双双遭遇延期。

3月23日,湖南华菱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汪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确认,公司已经收到通知,并且坦言:“出乎意料。”

似乎就在一时间,赴澳投资的中国企业集体遭遇审查“延期门”。

集体延期

“现在,我们正根据FIRB提出的问题跟他们进行沟通,其实他们的问题我们都已经回答了。”汪俊告诉记者。

上月23日,华菱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与FMG签署协议,出资5.58亿澳元认购FMG2.25亿股新股,并同时向FMG股东、美国对冲基金HarbingerCapitalPartners购买2.75亿股FMG股份。此后,华菱又追加认购FMG新股3500万股,从而对其投资总额达到12.718亿澳元,持股比例也达到17.40%。

汪俊表示,此前双方对于交易30天内通过审查还比较乐观,“可能目前澳大利亚国内对于来自中国的投资,在内部还有分歧吧。”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当地媒体报道,鞍山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集团公司(下称鞍钢)对澳大利亚金达必金属公司(GindalbieMetalsLtd,澳大利亚交易所代码:GBG,下称金达必)的投资,则被FIRB要求在收回申请后重新递交。

2008年11月,鞍钢宣布认购金达必1.9亿股新股,在金达必的持股比例由12.60%增至36.28%,成为第一大股东。今年2月9日,金达必股东大会已批准对鞍钢的增发,进入FIRB和中国有关部门双方的批准程序。

但是对于如今华菱集团与鞍钢相同的延期受审“遭遇”,某国有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高层对记者表示:“可能多少是受了中铝力拓交易一案的影响。”金达必董事长琼斯(GeorgeJones)上个月也曾表示担心,怕鞍钢增持计划的审批可能会因政治原因被拖延。

就在一周之前的3月16日,中铝力拓交易在为期30日的审查期终止后,被宣布进入90天的延长期。当时,澳大利亚一位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曾对本报记者表示:“延长90日是预料之中的事,因为这是一单各方热议中的交易,澳方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

根据澳大利亚相关法律规定,投资申请递交的30日内将公布是否予以批准,如果在此期间无法作出决定,可将审批时限进一步延长至最多90日。

不过,3月23日,一位澳大利亚政府方面不愿透露姓名的代表人士对记者表示,延期并没有特殊的意味。

“正如中国商务部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也要经过长时间的认真调研考虑,延期是态度慎重的表示。而澳大利亚政府的一个现实情况是:在外资审查委员会工作人手没有迅速增加的情况下,集中而至的申请确实让人来不及处理。即使讲排队,也有先来后到之理。”

据他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2006年,中国企业累计在澳投资金额大概为30亿澳元。但2006年以来至2008年年终,累计数据已达300亿澳元,“十倍”。

资源收购之障

向往南半球的,不止是中国的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企业和金属商。

据相关媒体报道,兖州煤业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能源公司的谈判也正陷入僵局,因双方对收购价格存在巨大分歧,其中菲利克斯股东开价至少29亿澳元,但兖州煤业最多只愿出23.5亿澳元。不过,这一消息没能得到兖州煤业的证实。

兖州煤业曾于2005年收购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是其唯一的海外资产。而近期,国内另一煤炭集团开滦集团也曾试图寻找在澳大利亚的并购机会,但最终无果而终,原因在于咨询公司提供了错误的信息。

3月23日,开滦集团原董事长杨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并购不能急于求成,前期尽职调查一定要做足,以防信息不对称导致损失。“咨询公司提供的信息说并购主体为焦煤矿,但我们去现场却发现是其他煤种。”杨中告诉记者。

虽然开滦海外并购还未经历政府审批环节,但杨中认为,相比政府审批,前期的价格和并购条件谈判显然会更加困难。他表示:“虽然金融危机下,矿产资源相对价格较低,但由于资源短缺国家越来越重视海外资源并购,竞争激烈抬高了收购价格。”

而迈过前期门槛的企业们,也将面临一本难念的经。

“外资审查与其他事项不同,目前有超过30%的民测显示群众的担心。”上澳政府代表人士对记者坦言,“澳大利亚民众已经习惯了欧美来投资、东北亚(尤其日本)消费的模式。”

这也正是中铝力拓交易一案中,来自欧美及澳大利亚当地股东、包括政界,反对声浪此起彼伏的一个重要原因。

3月18日,力拓正式宣布将任命英美烟草集团(BritishAmericanTobacco)的董事长、现年55岁的杜立石为新任董事长。这番任命被业界视为力拓董事会将坚持推进与中铝之间增资交易的重要标志。杜立石随后表态称:“继续完成与中国铝业公司这一交易,将为力拓提供(度过经济艰难动荡时期的)的平台,以期经济复苏时,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发展壮大。”

但是同一天,反对声也进一步高涨。参议员NickXenophon和BarnabyJoyce公开反对该宗交易。Xenophon在电台节目上表示:“我们应该卖牛奶,而非卖奶牛。”此外,澳大利亚部分人士甚至提出由参议院经济委员会对资源领域内的外国投资展开调查。这一调查可能于6月中旬得出结果,该时间正是澳方是否批准力拓中铝交易案的最后期限。

欢迎与担忧之间

连续十多年的经济增长纪录,连澳大利亚人自己都承认,是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他们的经济繁荣。过去几年,在这块世界上最小的陆地同时又是最大的岛屿上,中国企业的订单引领着一轮又一轮的采矿热潮。

如煤电领域,除兖煤、开滦之外,神华等国内其他煤炭、电力企业也都有意加入海外并购大军。去年11月底,中国神华(601088.SH)宣布,该公司将通过澳大利亚全资子公司神华沃特马克煤矿有限公司以约3亿澳元(约人民币13.08亿)的价格购得澳大利亚沃特马克勘探区的探矿权,目前,该交易已经获得澳大利亚政府外商投资审查委员会出具的无异议函。这在诸多交易案中属少数。

但是,澳大利亚人一边欢迎它2008年新任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前来投资,一边却又日益忧心支撑其经济命脉的重要资源行业为外资所控。

中钢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洪森对记者表示:“外方的担忧是多余的。其心态主要有二:一,虽然外方也会主动寻找中方投资,可一旦中方发去投资要求,难免又有些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心情;二,仍然有不少人担心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的舞台上影响力越来越大。”

上述澳政府代表人士认为:“澳大利亚政府还是欢迎投资的。不过,中国企业走出去引发担忧的一点,就是没有很好解决一个问题——投资上游资源没有问题,但是投资是为了利润的最大化,通俗一些就是产品盈利最高。但同时中国企业又是产品用户,希望价格回到最低。尽管没有人公开表态这么说,但是背后可能大家都这么认为。”

他表示,这就是为什么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相对顺利,而中国国字号企业屡遭质疑的原因所在。

因此,尽管本月初,新任中铝总经理的熊维平带队前往澳大利亚开展了一次“公关”之旅,并且对当地媒体强调中铝不会对力拓寻求“任何形式上的控制”,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走向互相理解,似乎仍然道阻且长。

汪俊对记者感叹:“我觉得大家都要有种共赢的思想,毕竟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欢迎过外国投资者进来。”

该出手时还得出手

对于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埃森哲资源事业部首席执行官支持只收购煤矿而不收购电厂或电网。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电力行业的公司进行一些上游的收购,例如对于上游的能源以及矿山进行收购,在商业上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而在目前这个条件下,到境外去收购发电站或者电网,并没有非常清晰的商业上的理由。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国企业赴澳投资明显升温的同时,大多仍以“单打独斗”开拓资源,缺乏有效协调。据悉,在今年春节前后,甚至还出现了国内煤企和电企同时找到澳大利亚同一家煤矿的情况。

杨中指出,国内企业的竞争给外方抬高价格更充足的理由。他认为目前国家在这方面缺乏出台具体的协调措施,其实可以借助协会的作用,如不锈钢碳素钢复合管协会、煤炭工业协会等。由协会做为中介机构,组织企业与外方谈判,增强价格谈判能力。

而山西省一煤炭集团高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海外资源并购不能依靠单一企业,企业的力量比较弱,应该发挥国家的作用,建议国家形成一个机构,把国家整体企业组织起来,到国外开发煤炭资源。”

而这或许正是中方“理所当然”、外方“匪夷所思”的又一关键点所在。上述澳政府代表人士告诉记者:“澳大利亚政府对于所有带有主权财富投资性质的案例,是会相对比较敏感。中国方面的问题在于,企业投资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能不能代表行业?这背后是不是真正按照市场经济方式走了?所谓双赢概念,是不是也站在对方角度来考虑了?”

对此,王洪森强调:“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方式方法上,首先看是否需要,其次看是否可能,再次要看公司、国家和国际三方是否都有互利共赢的需要?而无论采取控股、参股、抑或其他合作的方式,企业又是否有能力实现?还有,以我们的经验,好企业必须注重文化的因素,也要尊重当地市场,允许对方有时间考虑问题,眼光放长远。”

“政治因素是影响性的,但不是决定性的,决定的依然是市场、供需。所以中国企业,收购也好、参股也罢,结合自身和市场状况,该出手时还是得出手。”王洪森说。(21世纪经济报道)
技术支持 聊城百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