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飞龙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电 话:0635-8579856
    0635-8579857
手 机:13863588378
传 真:0635-2996665
Q Q:397366996
联系人:韩经理
煤价为何一涨再涨
作者:admin    发布于:2015-3-9 6:00 Monday
尽管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煤价还在一个劲儿地往上蹿--

岁末年初,由于煤炭进入消费旺季,以及南方大范围降雪的影响,煤炭价格在短期内出现了快速上涨。

在中转地秦皇岛,主要煤种的价格在1月份均创下历史新高,与一个月前相比,涨幅均在20%左右。尤其引人关注的是,这次煤价加速上涨,是在2004年以来煤价连年走高的基础上出现的。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品种之一,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煤价为何一涨再涨?

供求“紧平衡”拉动煤价上涨

煤价走势与其价格形成机制密切相关。回顾我国近年来煤价形成机制的变革,是一条清晰的市场化路线。

计划经济时期,煤炭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价格改革始于1993年。首先被放开的是电煤以外的其他煤炭销售价格,而占煤炭消费50%左右的电煤则处于“计划煤”与“市场煤”的双重价格体系之下。2004年,国家提出“煤电联动”方案,在电价调整后,电煤价格由市场供求双方协商决定。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电煤价格并没有马上走向市场化,但长期存在的双轨价格逐渐收拢。2007年,彻底取消延续了50多年的由政府组织产运需企业召开订货会的作法,初步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由供需双方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的机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供求关系成为煤价走势的主要决定因素。从煤炭消费结构看,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是主要耗煤产业,这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这些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使得煤炭需求高增长势头不减。2007年前三季度,火电、焦炭、粗钢、水泥行业的累计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6.7%、19.4%、17.6%、15%,远大于同期原煤产量11%的增长率。一方面是煤炭需求大幅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关停中小煤矿,限制煤矿产能快速扩张,以致煤炭供给增速的放慢;加上铁路瓶颈因素的长期存在。诸多因素叠加,使得我国煤炭的供需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

山西一家煤矿的负责人向记者回忆煤炭市场近年来的变化时说,煤价从1997年开始一路下跌,直到2001年才触底反弹。到2004年,缺煤问题开始凸现,此后尽管各家煤炭企业产量一增再增,2007年全国煤炭产量比上年增长8.2%,却都不能改变煤供应紧张的局面,煤价也一个劲儿地往上涨。

煤价上涨带动煤炭企业效益大增。山西晋煤集团副总工程师、计划处处长常新富告诉记者,2005年晋煤集团的生产经营总额为182亿元,2006年为225亿元,2007年则会达到300亿元。之所以能连上台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煤价的上涨。2005年,晋煤集团商品煤平均售价为每吨339元,目前每吨售价已接近380元。

专家预计,2008年全国原煤产量的增幅基本与上一年持平,全年的产量将达到27.3亿吨左右,而社会煤炭需求将达到27.28亿吨。煤炭市场供需将总体平衡,个别地区和煤种略微偏紧,煤价仍有望维持高位运行。

“完全成本”体现资源稀缺性

煤价不仅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也开始逐步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政策性成本的体现,是支撑煤价不断走高的另一重要原因。

以前,我国的煤炭矿产权大多通过无偿划拨取得,安全、环境和转产成本也一直没有计入煤炭的正常成本,不仅没有充分体现资源价值,也造成采煤的资源损耗无法补偿、环境破坏无法修复。对于很多国有煤炭企业而言,还存在历史包袱越来越重,资源枯竭型矿转产进展缓慢,矿区就业和再就业困难等问题。

在山西,记者听到这样一个例子:山西太长高速公路有1公里路段,本来修这段路只需要2000多万元,就因为处在煤炭采空区,就需多花3亿元。煤矿的环境损害成本由此可见一斑。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开始推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煤炭行业作为试点率先进行改革。2006年9月,国务院批复山西、内蒙古、安徽、山东、陕西等8个煤炭主产省(区)成为进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试点地区实行煤炭资源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改革也在酝酿之中。

另外,山西省今年开始对煤炭行业实行可持续发展试点。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将这“三金”和企业缴纳的矿业权价款都计入生产成本,从而在原来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成本”之外,加上资源、环境、生态和转产成本,形成煤炭生产的“完全成本”。

常新富告诉记者,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政策实施前,晋煤集团的资源价款只有0.56元/吨,之后则要达到10元/吨,如果再考虑“三金”,成本上升更明显。据统计,山西地区煤炭2007年底生产成本较2006年初上升70元左右。

成本上升对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压力。2007年前三季度,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为30.31%,比上年同期下降4.82个百分点,这其中主要原因是政策性成本升幅超过了煤炭价格升幅。

政策性成本的上升,使企业更加认识到资源的珍贵,加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常新富告诉记者,晋煤集团这几年在煤层气的利用方面下足力气,2008年晋煤将形成日液化125万立方米标准状态煤层气能力,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液化基地。目前,晋城大街上行驶的出租车“喝”的不是汽油,而是晋煤的液化煤层气。

“豆腐运成肉价钱”煤价形成机制有待完善

煤价上涨,并不完全是由于煤炭生产成本提高造成的。我国煤炭销售中间环节多,目前销售中间环节费用上涨幅度大,非煤成本上升是煤价上涨的重要原因,“豆腐运成肉价钱”。据了解,2007年之前,煤炭的海运合同价格在每吨40元到50元左右,现在则已创出了超过100元的高价。

以1月份这次的煤价上涨为例,流通环节的煤价上涨20%,却没有引发生产地煤价的同步上涨。1月底,山西大同6000大卡动力煤坑口价环比上涨15元/吨,涨幅仅为4%。同期,山西省其他主要地区煤炭火车车厢交货、含增值税的价格约上涨0―15元/吨,涨幅在3%以内。而山东、安徽、陕西等地的动力煤出厂价并没有出现明显上涨。煤炭坑口价和中转地价格之间的价差扩大明显。

煤企、电厂、电网这一产业链条上的利益关系没有理顺,由此引发的“煤电之争”,多年来一直引人关注。2005年,我国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根据该政策,如半年内平均煤价相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则相应电价也应作调整。由于宏观调控的需要,1月中旬,政府决定不上调电力、成品油等产品价格,而煤炭等产品价格却继续上涨,2008年主要产煤省煤企与电力企业签订的电煤合同,平均每吨煤的价格上涨了30元以上。这种情况下,电煤价格自然成为煤电双方争议的焦点。

针对这些矛盾,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2008年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表示,对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扩大煤炭成本支出、推动价格上涨的政策因素,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经国家批准的,应予执行。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经国家批准的增支政策,煤炭企业应在自我消化的基础上,与用户企业充分协商调整价格。

专家认为,煤价形成机制的完善,需要与电力、铁路、港口等相关行业的改革共同推进。另外,目前我国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较大,稳定价格总水平、防止价格结构性上涨演变为严重通货膨胀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煤炭价格的调整,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大局,兼顾下游行业的承受能力。(来源:人民日报)
技术支持 聊城百川网络